2
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方法一
一、學會觀察生活,發掘素材,蓄積寫作的泉源
常聽有些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有的干脆說:“我真不知道該寫什么,從何寫起。”有的學生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了,但仔細一看,剛開個頭,敷衍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空泛籠統,不知所云。這是什么原因呢?其實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學生平時沒有注意觀察生活,沒有注意去發現生活中的寫作素材。
所以,一到要完成寫作任務的時候,就只好生搬硬造,所寫的文章空洞虛假,缺乏真情實感。其實文章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作文要有內容,必須留心觀察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這里“留心”是關鍵。
不留心,對周圍豐富多彩的生活就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會有意地去觀察,在腦海里留下的各種事物的形象比較模糊,甚至根本沒有印象。等到作文時,頭腦空空,沒有可寫的內容,自然要“咬斷筆桿”了。所以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
(一)激發觀察興趣。小學生年齡小,對事物敏感,好奇心強,但是他們的觀察意識卻比較薄弱,我針對這些特點,常常組織他們玩一些鍛煉觀察能力的游戲。
如拿出一幅掛圖,讓他們觀察,要求他們按老師的要求在畫中找出比較隱蔽的事物,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老師也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來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我們有的老師只注重課文內容的講解,常常忽略了書中的插圖,教材的設計都有它的意圖,老師們一定要利用好,也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如,讓他們用一段話描寫班上任意一個同學的外貌,但不能寫出該同學的姓名,再讀給同學們聽,讓同學們猜猜所描寫的是哪位同學。
我還組織他們開展“我的新發現”主題活動,目的是讓他們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積極發現身邊的好人好事或壞人壞事,然后再利用一節主題班會,讓他們暢所欲言地把自己的發現與大家分享。小孩子zui喜歡玩這些游戲了,慢慢地他們便會在玩中體味到觀察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他們自覺觀察的意識和習慣。
(二)教給觀察方法。在學生有了一定的觀察興趣后,我就逐步把隨機觀察改為定點觀察,在觀察實踐中滲透方法指導,學生不僅樂于接受,而且樂于在實踐中應用。
教給他們一些觀察的方法,如我告訴他們,觀察不僅可以用眼睛看一看,還可以用耳朵聽一聽,用鼻子聞一聞,用手摸一摸,用舌頭嘗一嘗,當然不能什么都嘗,能吃的才能嘗,還可以用心靈去感受。教會他們調動多種感官去感受這個美麗的世界。
教給他們方法后,我還給他們定一些觀察任務,要求他們把自己觀察到的事物寫下來,再在班上互相點評,彼此分享。我發現通過指導觀察后,他們所寫出來的東西既真實又具體,而且很有感染力。
學生若能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會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就等于交給他們一把認識世界的鑰匙,各種事物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具體、生動的表象,寫作時的“材料庫”變得十分充實,作文時就會有“源頭活水”,不怕寫不好作文。
二、培養寫作興趣,多寫多練,磨利寫作的筆尖
(一)布置“合口味”的作業,培養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除了要廣泛閱讀和觀察生活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促其多寫多練,才能不斷提高寫作水平。就像游泳一樣,盡管你看得再多,觀察得再仔細,如果不下水去練習,是juedui學不會游泳的。
寫作也一樣,閱讀和觀察都是為了模仿和積累材料,只有真正動筆去練習才能掌握技巧。所以我們平時要多讓孩子們動筆寫作,我在三四年級的時候就要求一周至少寫三個文,日記也好。
五六年級的時候基本是每天一個文,而且堅持批改,這樣會給學生極大的鼓勵,有的老師會說yitian一個作業太多,其實不會的,別的作業少留或者不留,基礎知識在學校學習是效果zui好的,留的太多就是浪費時間了,他不寫你還生氣,還不如在學校讓學生考考他,你就留一個作文他肯定寫,還好檢查,課間的時候當著孩子的面檢查,有兩個課間就檢查完了誰在教室就給誰檢查。
一般的作文看看開頭結尾就知道個大概,當面表揚一下或者提點建議,寫個好字就行了,只要寫就鼓勵,其實就是夸,特別不好的學生給寫幾句鼓勵的話,你只要堅持就沒有不寫作文的了,一定要多給孩子鼓勵的語言,這對他很重要,千萬不要貶低孩子,你常常表揚他和常常批評他,他的眼神都不一樣,表揚他的眼神就會充滿自信,我們常說的眼睛發亮,批評他都不敢正眼看你,他知道你不喜歡他。
你想想效果能一樣嗎?要讓鼓勵貫徹每一個教學環節。表揚他你也高興他也開心,和樂而不為呢。
但給同學們布置寫作任務的時候不宜有太多的約束,如有的老師喜歡命題,規定字數和文章結構等,我認為這樣的寫作不但不適于剛入寫作之門的小學生,還會使其產生恐懼,變得討厭寫作。對于小學生來說,應盡量少出命題作文,我們要讓他們自由地去發揮,他愛寫什么就寫什么,愛寫多少就寫多少,愛怎么寫就怎么寫,讓他們自由自在地飛翔。
所以,我常常布置學生寫日記,寫隨感,或者是寫人的,寫事的,寫景的,寫物的,寫童話或者寫話題作文,讓他們自己選擇感興趣的話題,這樣他們才能放開胸懷去寫,才會樂于去寫。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和習慣。在開家長會的之前特意寫篇給家長的,增進學生和家長的溝通,抓住一切機會讓他找話題去寫。
每個學期我要求我的學生把自己認為好的作文每一類的選擇至少一篇裝訂成冊作為自己的作文集收藏。孩子們很感興趣,家長也很支持。哪個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進步能不高興呢?其實和家長的溝通也是一點一滴積累的你夸他的孩子他決不會不高興吧。
(二)開展豐富的寫作活動,激發興趣。教師應該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作文素材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就是利用開展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的。有一次上作文課,我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不上課,一起來玩一個游戲。”聽說可以玩,同學們當然高興。
于是,我把話題一轉:“不過在玩游戲前要先聽好游戲規則。”我讓他們玩一個“給三毛添眼睛”的游戲。我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少了一只眼睛的三毛頭像,缺少的那只眼睛就是讓他們來添的。
游戲規則是:1、每人都要上來玩;2、在玩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其他同學的表現;3、當自己玩的時候要留心自己的心理活動。4、要把今天玩游戲的過程寫下來。游戲開始了,他們嘻嘻哈哈地笑了半個多小時,我則從旁加“油”添“醋”,引導他們展開聯想。
游戲結束后,開始寫作了。他們也很樂意去寫,而且半個多小時便寫完了。結果我驚奇地發現,他們寫得出奇的好,就連那些平時zui怕寫作文的后進生,也寫得很好。
(三)優化評價的手段,點燃創作欲望。常常我們點評作文,總是先由老師批改完作文,再選出一兩篇好的文章朗讀給同學們聽。這樣的點評往往需要花費老師許多的時間,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我嘗試把點評作文的機會還給學生,專門騰出一節作文點評課,讓學生當小老師,互相評改作文,再由他們向大家推薦出好的作文,讓作者讀給大家聽。
通過這樣的角色交換,學生會從讀別人的文章中領會到如何去修改自己的作文,同時又可以互相學習彼此的優點,真是一舉兩得。還節省時間,越是到復習的時候科任課都停了學生也累,我就yitian上一節閱讀課,共同做一個閱讀短文,讓學生說做每題時候是從哪里著手的,怎么分析的,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比老師對答案的效果要好上千倍。
上一節作文欣賞課,讓學生讀前yitian的作文,互相學習效果很好。當然平時不能yitian上一節你可以一周一樣上一節啊,利用自習課。
另外,我們評價小學生的作文時,要注意多表揚少批評。對于初入寫作之門的小學生來說,老師對其習作的評價和引導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在他們眼中老師是神圣的,他們認為老師對他們的評價是juedui正確的,所以在批改小學生的習作時,老師一定要謹慎而且講究方法,要多表揚鼓勵,千萬不要以成人的角度去評價小學生的作品。

我們應該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欣賞他們的作品。我批改學生作文的時候,從不用批評的字句,我總是用鼓勵或建議的口吻去評價他們的習作。而且盡量去挖掘他們習作中的閃光點。其實如果你用心去閱讀他們的作品,你會發現他們的作品都有各自的閃光點,哪怕只是某個詞某個句寫得好,你都要大肆表揚他一番。
如果發現某個詞句用得好,我會在其下加上著重號,再加上一句評語:這個詞(或者這個句子)用得真好!對那些文章寫得好的同學,我會由衷地贊揚他們:老師覺得你是個寫作小天才!你的作文充滿了靈氣!讀了你的文章,老師為你感到自豪!慢慢地,你會發現,這些充滿鼓勵的評語就像催化劑一樣,點燃了他們的創作欲望。
他們會在你的肯定和表揚中樹立自信,放下枷鎖,在他們的小天地里自由地馳騁。
3
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方法二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想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應當從文本的選擇入手,選擇具有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積極、能夠對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帶來正確引導的閱讀文本。引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在現代化教學的今天,閱讀的形式也變得豐富多樣,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元素有效的結合,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形象的閱讀情境中,進行閱讀,體驗閱讀的樂趣,并且逐漸的尋找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
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階段的閱讀引導。教師在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應當督促學生對基礎知識內容的學習,還應當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的過程中,注意泛讀和精讀的有效結合,把握好時間,掌握文本的大致內容,細讀時對文本中的詞匯、段落以及情感的描寫進行體會,學會摘抄和仿寫。促進閱讀和思考的有效融合,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方式,針對文中的優美詞語、句子和段落,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二、在閱讀中滲透和體會,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在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的教學中,寫作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小學生由于思維方式和能力處在一個發展階段,對于寫作會產生一定的恐懼。學生在寫作中常常是通過參考或者拼湊進行的,形式缺乏創新,內容空而無味,有些學生會出現抄襲文本的現象,學生缺少寫作的動力,缺少寫作的熱情。
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學生寫作素材和情感素材的積累,這樣才能夠寫作具有真情實感、有韻味的文章。閱讀是寫作素材積累的重要方式,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并且進行延伸閱讀,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增加學生的閱讀體驗;組織學生開展寫作練習活動,讓學生進行模仿或者征文活動。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身邊的人、事物、花草以及建筑等進行描寫,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創新。在組織學生寫作練習的活動中,應當鼓勵學生展現自我風格,培養學生的寫作熱情。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釣魚的啟示》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多次的閱讀,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我”的心理變化,感受其中語言的魅力,并且講述一些自己感受zui深的語句,結合學生的感受,讓學生寫一篇讀后感,培養學生的寫作熱情。
三、科學有效的課堂評價,指導學生作文寫作技巧
新課程標準要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重視教學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教學評價的有效性、科學性和針對性。在對學生的寫作練習中,針對學生的作品給予公正的評價,多進行鼓勵性的評價,盡量不使用批判性的語言。
針對學生閱讀隨筆以及作文中的不同觀點,不能夠隨意地批駁,應當結合學生的情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理解,降低學生的消極情緒,使用鼓勵性的評價引導學生積極地面對生活。
通過對學生做出正確的評價,對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在閱讀和寫作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文中的寫作手法、敘事方式等各種寫作技巧進行揣摩和學習。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練習和模仿讓學生能夠運用自如,zui后形成自己的寫作方式和風格。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橋》的教學過程中,文中對雨水和洪水以及村長的進行的各個方面的描寫,在對文章進行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的感受到水漲勢之快以及橋的不牢固以及村長的那種臨危不亂、偉大的精神。通過文章zui后老婦人的祭奠,把所有的答案進行揭曉。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在讓學生對詞匯知識以及課堂內容進行學習后,應當引導學生對文章中使用的寫作手法以及各種描寫方式進行學習和練習,讓學生在生活的基礎上進行作文的寫作和創新,才能夠創作出具有真實情感的作品。
4
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方法三
一、從習慣入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
“少時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無論是閱讀能力的培養,還是寫作能力的培養,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地培養和訓練才有可能達到。一旦培養起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寫作習慣,就會大幅度減小日后閱讀和寫作方面遭遇的阻力,同時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還能在潛移默化中促其素材積累,提升創作感悟。
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其職責除了做好教學本職外,還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引導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對此,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閱讀和寫作習慣培養,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規律,了解閱讀和寫作的局限性、盲點和弱點,進而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整改、突破,激發學生的閱讀、寫作熱情,調動他們的情感,豐富知識存儲,促使其迸射出創作靈感和火花,zui終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寫作思維。
二、以閱讀為媒,構建學生良好的語文寫作基礎
訓練和鞏固學生良好閱讀和寫作習慣之后,可以著手對閱讀和寫作教學兩個環節進行整合。整合過程有序直接影響zui后整合效果。根據學生學習個體特征和語文學科教學特點可以明顯看出,二者整合當以閱讀為媒,以閱讀為先。
因為閱讀是寫作素材沉淀的過程,是學生情感經驗累積的過程,以閱讀為媒,對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進行整合,能夠在充分發揮閱讀作用的基礎上,不斷豐富素材知識和情感體驗,幫助學生開闊視野,進而增強學生的寫作效果,讓學生習作立體豐滿更真實動人。
素材積累方面,古人提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道理時至今日同樣適用。素材積累關鍵就在于閱讀,故教師進行閱讀和寫作整合教學時,要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讀好書,讓學生在不斷閱讀中漸漸形成將閱讀知識內化為自身功底的能力,進而使其寫作更如魚得水。
在經驗積累和情感體驗方面,教師要遵循新課程改革要求,重視對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以閱讀提升和強化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欣賞語言的美,感知語言的美。以人教版五年級《草原》一課教學為例,《草原》中充滿大段優美的景色描寫,如“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段關于羊群的描寫可謂精彩生動至極,對學生情感教學無疑是極jia的素材。
于是,作者在實際教學中對這一情景進行畫面描述,輔之以多媒體畫面和悠揚的草原牧笛聲,為學生創設“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生動場景。學生情不自禁沉醉其中,之后朗讀中聲聲飽含情感,仿佛在他們眼前就是“一碧千里”的草原,充分領悟草原的美,以及草原上蒙古族人民與漢族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這些情感體驗對學生今后閱讀、寫作無疑具有巨大的幫助。
三、將技法整合,培養學生創作思維和創作情感
當然,閱讀與寫作教學整合的zui終目的在于“神合”,而不止于“形合”。如果前兩步是為了小學語文閱讀寫作整合做的準備,那么這一步就是將其二者從內容和技巧上都進行整合。教師通過選擇和設計適合的“zuijia點”,讓學生在閱讀和寫作當中有效練習語言和應用語言。
當然,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學段的學生,教師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整合,針對低學段學生,則側重閱讀寫作內容整合,針對高學段學生,則可以在技法層面上提出要求。如人教版六年級《林海》一課中有大量語文描寫手法的運用:“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綠的。
的確是林海,群嶺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少種綠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這么多的綠顏色來呢!”作者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之后,著重指出描寫技法,并要求學生模仿這一寫作手法對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描述。
通過寫作手法結合,輕而易舉地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效整合,在提升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培養創作思維和創作情感。